他們的項目充滿溫情-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殘障人士居傢安防監護系統”“聾人安全出行智能頭盔”“實時手語翻譯系統”……這一個個為殘障人士開發的科技創新項目,都來自一個特殊的大學生團隊——天津理工大學協同育人學生科技創新團隊。

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個成立於2018年12月的團隊,除瞭10名指導教師外,還包括天津理工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學院53名學生,以及該校聾人工學院的25名聽障大學生。“讓聽障學生加入這個團隊,就是為瞭幫助他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為殘疾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薑琨告訴記者。

為瞭幫助聽障大學生樹立自信,團隊組織瞭拜師儀式,健聽學生向聽障學生拜師學習手語。很快,團隊成員之間就能夠使用手語進行日常交流。做項目時,由於很多專業術語無法用翻譯軟件識別,每次討論技術方案,大傢都要在屏幕上打出十多萬字進行解釋表述,但從沒有人因為交流障礙而退縮。

團隊設計的產品多與殘障人士有關。“聾人安全出行智能頭盔”通過頭盔不同部位的震動,幫助聾人騎行者感知汽車鳴笛等聲音的方向。在騎行者遇險倒地時,頭盔可向其手機聯系人發送遇險短信。若騎行者在確認時間內未取消險情,頭盔將開啟強聲光報警。

團隊針對肢體殘疾、視障、聽障人士在居傢生活時求救困難的問題,開發瞭“基於物聯網的殘障人士居傢安防監護系統”。該系統具有居傢消防安全監測、室內入侵監控等功能。當指標異常時,便可發出聲光報警,並遠程向緊急聯系人發出求救信息。該課題組組長、聾人工學院2016級學生彭奕佳認為,“我們親手做出殘障人士需要的產品,能夠更貼心,也更有意義。”

今年4-5月,在沖刺國傢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30多天時間裡,團隊成員幾乎每天早上6點半到實驗室研究技術方案,下課後繼續工作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電氣電子工程學院和聾人工學院多位黨員教師得知瞭團隊的情況後,紛紛參與指導。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團隊經過103次方案修正,兩千多次數據測試,最終提出瞭3項較為完善的技術,並已完成3項專利,目前正在進行受理對接。

團隊負責人、電氣電子工程學院碩士生簡皓永遠忘不瞭,他在大連進行產品推介期間,一位身患腦中風的老教授把隨身攜帶的1萬元醫藥費塞給瞭他,並動情地說:“你們做的是服務社會的大事,幫助你們是我的福氣。”這件事極大鼓舞瞭團隊的鬥志,讓大傢深切感受到肩上責任之重。為瞭幫助更多企業掌握團隊的技術,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服務殘疾人,團隊先後與天津市三傢企業達成瞭義務幫扶協議,對企業進行編程與制圖培訓。

“在團隊裡,大傢互相學習,收獲瞭友情,同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瞭殘疾人生活的困難,尋找到殘疾人輔具研究的方向。我們希望能真正做出有溫度、有價值的產品,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簡皓說。(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陳欣然)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