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德樹人基礎上打造“金課”-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第二屆中國大學課程教材報告論壇舉行

第二屆中國大學課程教材報告論壇日前舉行,該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研究分會主辦,是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19•春)的一部分。專傢們以 “金課”課程教材建設的創新與實踐為核心,圍繞“金課”教材建設的方法、模式、創新,展開探討。

為什麼要打造“金課”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的很大變局,世界高等教育也正處於深刻的根本性變革之中,中國要復興,要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成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的中心和創業人才的培養高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表示,大學的課程和教材就是關鍵的一環,面對發展新時代,如何在課程教材中強化意識,創新學術話語體系,大力提升課程教材質量,更好為國傢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是未來面臨的課程教材的任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綜合處處長吳愛華表示,我們應該看到這一代年輕人當中蘊藏著巨大的創新創業潛力,我們有可能通過我們高等教育自身的努力,使得學生培養質量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整個世界的變化需要高等教育做出變革,世界各地的社會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就需要新的教育形式。特別是工程教育進入瞭快速和根本性的變革時期,最好的工程教育不限於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和小而精的學校,新的競爭者將為未來優秀工程教育建立新的標準。”吳愛華說,大學的變革首先是思想理念的變革,在新的時間點上,在信息技術的條件下,大學的課堂必須發生大的變革,如果我們教的不行,不給學生提供機會,不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我們年輕人怎麼可以創造新的技術、新的項目?吳愛華說,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當中,中國的高等教育必須發展質量革命,為民族的復興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更多智力的支撐。

“金課”建立在立德樹人基礎上

“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楊洋說,楊洋以江蘇高校“金課”的建設內容為例,指出,“金課”建設,一是有關建設導向,“金課”是建立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礎上的新時代精品課程。

“‘金課’教材建設的目的是什麼?價值取向、教育理念是關鍵。” 中國高校學會、教學研究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大學教授葉志明說,這個教育理念就是課程建設內涵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的培養目標。

南京審計大學董必榮結合會計學專業為例,學生們容易迷失靈魂,大學本身是一個育人教育,是一個成人成才的培養,現在很多情況下,退化成育才,老師更多地隻講專業知識理論、技能,把文化丟瞭,學生一進來就想考證,要成會計師,把自己“丟”瞭。

吉林大學教授張漢壯說,打造“金課”總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的人才。為什麼要在課程和教材建設中融入德育教育和能力培養?因為德育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要貫穿於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當中。

怎麼打造“金課”?

“怎麼建設打造‘金課’,首先你怎麼‘擠水’,然後再‘煉金’。”楊洋說,“金課”課程教材是以互聯網原住民、在校學生為中心,聚焦課程思政,運用“互聯網+”課程方法,做課程教材一體化設計,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有機融合。很多高校都是用的資深作者的傳統經典教材,這些教材+互聯網怎麼建設,課程怎麼遴選,怎麼建設都需要研究。

張漢壯說建議,課程是保障教學質量的載體,課程和教材相輔相成的。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的能力,知識可能過時,但能力的培養會伴隨人的一生。

葉志明研究過國外一些教材的版式與插圖研究。在他看來,國外教材,首先是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本的教材版式和插圖,不是以老師理解的出發點來做的。註重知識產權,插圖和問題的引用,關註網絡資源,引用很多參考書籍和文獻,提供廣泛閱讀,要求學生課外閱讀、作業完成。但是我們往往教材裡這部分內容是很少,幾乎沒有。葉志明認為,“金課”產生需要“金”的環境,對教師有政策措施、教材與評價,對學生有課程要求、課內外學習制度、考試方法等。

董必榮說,現在的教學資源體系匱乏,一本教材加一些PPT就沒有瞭。“課程和教材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今天很多課程被教材綁架瞭,課程應該是非常豐富的、龐大的一個體系,教學隻是其中一個手段。” 董必榮說,要打造“金課”,首先是課程主持人遴選,課程主持人必須有正確的三觀。第二要有厚實的人文社科底蘊。第三紮實的學科專業功底。一走上臺就把學生的興趣引上來瞭。第四,長期的教育教學研究,講課也是一門學問,做課程更是一門學問,要深入的研究才可以,不是說拿一本教材就可以瞭。更重要是要有無私的投入和奉獻。

楊洋建議,站在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新高度,打造以高校教師為主題的“金課”課程團隊,這個團隊不僅是教師團隊,更要激發和調動來自校內、校外、出版公司、數字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等各方參加課程建設的正能量。把“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有效融入“金課”課程團隊創建中,形成和打造名副其實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有挑戰度的“金課”。在機制建設方面,楊洋認為,要把共建共享發展理念融入“金課”的機制當中。

陳駿建議,要紮實做好“金課”和一流建設工作,把握課程教材改革的質量性。課程和教材作為高校人才培養中最基本的單元,是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質量是課程教材的生命線,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優化課程和教材的體系結構,深化教材改革。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教材的內容,合理提升學生的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變成有深度、有難度的“金課”,全面實施一流課程。

“怎麼建設‘金課’和一流課程建設?”陳駿說,一是各個高校要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問題導向、學科交叉的新型課程群,將學科研究新進展直接發展新經驗,將社會需求新變化及時納入教材,不能用過時的知識培養年輕的畢業生。二是要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已有的教材改革成果,進行評價方法等的研究。三是要凝聚“金課”和一流課程的目標,以此為抓手,著力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模式,打造具有挑戰度的“金課”和一流課程,為辦好更有質量的中國高等教育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四是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課程教育革命,嚴格課堂教學管理,加強考試管理,把提高人才質量的要求貫穿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

陳駿建議,應該堅持融合創新,把握課程教材改革發展的創新性,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體系。當前,新型技術驅動著教育教學和管理創新,我們要主動適應新趨勢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需要,滿足學習者的學習特性和終身學習的需求,創新課程教材形式、教育教學方法,及時將人工智能的新知識、新變化進學科,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積極發展電子教材、多媒體教材,未來逐漸模糊教材與課程之間的界限,更好地服務學生學習過程,進一步豐富課程學習載體,充分利用各種移動終端,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互動隨時隨地,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