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多元精準的卓越機電工程師-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江南大學君遠學院成立瞭由學校、基金會、政府和企業代表組成的君遠學院理事會,建立院長負責、理事會監管、咨詢委員會指導、學校各部門配合的運行機制。“既然要辦這個學院,就要跳出原來的辦學格局,以實現在人才培養上的全新改革。”君遠學院院長張秋菊說。

改革傳統工程教育,是建設制造強國的迫切需求。工程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實現人才培養“知識、能力、素養全面協調發展”。江南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該如何走出辦學機制單一、辦學資源不足、院系教學改革自主權薄弱的困局?

為走出這一困局,江南大學跳出原有的辦學模式,與社會力量合作共建理事會制實體學院,讓機械電子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更加多元精準。學院每年從機械工程學院8個班新生中擇優選拔組建兩個君遠班,全面實施“3+1”機械電子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開創瞭高校與社會人士合作辦學的新模式,更是學校肩負起培養國傢卓越工程師歷史重任和時代使命的最切實有效的行動。學校憑借“多元協同培養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項目獲得2018年國傢教學成果一等獎。

合作辦學——困局中的突圍

從2007年起,江南大學以6項省級教改項目為依托,以培養高素質、強能力的機電融合創新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工程教育改革。2010年,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強化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的共識,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借著這個東風,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投入“唐翔千專項教育基金”4000萬元、江南大學1∶1 配套,用於君遠工程中心和君遠學院建設。基金會另設600萬元“君遠卓越基金”支持教學改革、創新實踐和海外交流。

“既然要辦這個學院,就要跳出原來的辦學格局,以實現在人才培養上的全新改革。”君遠學院院長張秋菊說。學院成立瞭由學校、基金會、政府和企業代表組成的君遠學院理事會,建立院長負責、理事會監管、咨詢委員會指導、學校各部門配合的運行機制。“這樣一種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深度合作的新型工程教育共同體和協同創新、靈活高效的辦學機制,能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賦予瞭學院卓越創新人才培養的更多可能。”

秉持“德能並重、知行合一、融合創新”的人才教育培養理念,君遠學院每年從機械工程學院8個班新生中擇優選拔組建兩個君遠班,全面實施“3+1”機械電子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在基金會專項資金和理事會支持下,君遠學院在辦學定位、教學改革、評估管理等方面具有瞭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大的活力。

“國傢要想更富強,就必須有一批又一批的高級科創人才。”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唐英年表示,“江南大學君遠學院目前已小有成效,希望今後能培養出更多適應和支撐我國機械電子產業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為加快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作出應有的貢獻。”

“金課”建設——掀起“課堂革命”

在江南大學君遠學院君遠工程中心機器人創新實驗室裡,學生楊政昂正在利用實驗臺進行操作,通過鏡頭把要采集的圖片傳輸到電腦中,再用相關軟件進行處理,立馬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機器視覺應用實踐’課程十分貼近應用,學完以後馬上可以運用到大創活動項目中。”

“這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君遠學院教師化春鍵介紹,“機器視覺是目前的熱門方向,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項技術,為瞭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能有更多的手段加以利用,學院創新引入這個實訓環節。”

圍繞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君遠學院大膽改革創新,堅決禁止“因人設課”“孤立設課”的做法,圍繞“金課”建設,打造“機電產品設計”系列核心課程主線,“以線構體”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結合校級卓越課程建設,實施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自我學習、創新思維、工程設計、組織協調、交流溝通五大能力和對機電知識的融會貫通,並“以點帶面”推廣至其他專業課程模塊,深化專業教學改革。

以機電產品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為核心,學院依托機電學科優勢,匯聚校內外多渠道教學資源,構建瞭機電綜合實踐教學體系。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創新競賽相輔相成;教學實踐中心、科研平臺、企業實習基地等多平臺和機器人俱樂部、知行社、融媒體等多社團有力支撐瞭學生為主體的實踐創新活動。

以機器人系列教學實踐環節為例,學生從大一的新生研討課、認識實習開始,到大二的機器人創新實踐、大三的工業機器人培訓,再到大四的企業工業機器人應用,圍繞機器人技術逐步加深和拓寬機電一體化知識,循序漸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機電系統認知、應用、設計、創新能力。獨具特色的6周三大模塊(工業機器人、PLC 綜合自動化、數控系統)集中強化培訓環節,有效提升瞭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為後續企業實習打下瞭良好基礎。為期一年的企業實習,以及100%來源於企業實際生產課題的畢業設計,顯著強化瞭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通過頂層設計點面線體協同的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瞭學做互動、以賽促學、融會貫通,有效解決課程體系主線不清、銜接不暢、創新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張秋菊說。

“專”“素”教育——培養卓越拔尖人才

素質教育泛而不專、滲透性不強、與專業教育缺少交融互動,如何開展有效的素質教育一直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難點。為此,君遠學院將有傢國情懷、有人文素養、有國際化視野作為素質教育目標,成立瞭以“愛國、創新、實踐”為指導思想的“君遠書院”,創新構建瞭“雙導雙院”素質教育新模式。

在“雙導雙院”素質教育新模式下,新生導師與項目導師、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學院和書院協同配合實施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較之通常跨專業、跨院系的通用型書院,“雙導雙院”素質教育模式能夠更靈活有效和有針對性地開展素質教育。“作為校內指導老師,一定要方方面面關心學生,除瞭專業學習,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波動也是我們人才培養的一部分。”君遠學院教師李可告訴記者。

系列國學講座、企業傢講壇、海外訪學培訓等書院活動,與新生研討課、專業課、海外實習等學院教學“文”“工”相融;書院的機電產品創意大賽等課外活動,與學院的“機器人創新實踐”“工業機器人培訓”等計劃內實踐教學環節相互呼應,有效實現瞭“專”“素”教育的互動支撐、交融滲透。在“雙導雙院”素質教育新模式和“君遠卓越基金”支持下,“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創新實踐項目”“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海外交流”的口號在君遠學院成為現實。

多年的多元協同培養讓君遠學院交出瞭一張滿意的成績單:2013—2017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訓練項目比例90%以上,在省級以上競賽中獲獎200餘人次,申請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77項,獲得兩個江蘇省優秀畢業設計團隊和兩個優秀本科畢業設計獎。四屆畢業生平均升學率42.59%,畢業班有海外交流經歷的學生超過95%;海外讀研率占升學率26%。

關註社會需求導向,推進學科交融,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一直是學校本科教學改革的重點。“學校將深刻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新方位,抓住一流本科‘六卓越一拔尖’、‘四新’專業、金課建設的機遇,聚焦專業佈局的優化調整,聚焦教學隊伍的培養扶持,聚焦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時俱進,因時而新,開啟建設一流本科、打造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新征程。”副校長紀志成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3日第6版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