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一、《行動計劃》出臺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這句生動而深刻的話。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傢現代化。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是基礎、關鍵在創新。

長期以來,高校作為農業農村領域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在服務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行動中發揮瞭重要作用。2012年,教育部組織高校積極響應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聯合科技部,先後在高校批準建設瞭39所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積極探索農、科、教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推動高校成為我國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累瞭寶貴的實踐經驗和人才基礎。

立足新時代,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系列部署,教育部圍繞如何建機制、提能力、重實效,在2018年歲末印發瞭《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引導高校深度參與和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行動計劃》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是以高校服務“三農”的優勢和特色為基礎,匯集各類政策、資源,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需求,推動高校加快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性文件。《行動計劃》對高校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作出瞭總體設計和系統部署,計劃通過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佈局,強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撐能力,顯著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質量,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使高校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創新和技術供給的重要力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集聚的高地、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政策咨詢研究的高端智庫,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支撐和保障。

《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體系、兩個支撐、三個服務、四個保障、五個原則、六個戰略、七個行動,即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服務農業、農村、農民;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實施落地、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宣傳推廣四個方面做好保障;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引領、服務導向、開放協同、國際視野五項原則;協同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六大國傢戰略;組織實施七大行動,並細分為19項重點任務和7個專欄。

重點任務包括:一是科學研究支撐行動,發揮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的原始創新和前沿研究,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支撐;二是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引導高校加強服務鄉村振興的技術創新,解決掣肘農業農村領域發展的科技瓶頸問題,強化聯合攻關,實現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突破;三是能力建設提升行動,以科技創新基地和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為抓手,加強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建設;四是人才培養提質行動,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打造一支“一懂兩愛”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五是成果轉化推廣行動,支持高校圍繞“三農”一線需求,產出一批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強化高校在農技推廣體系中的作用,積極開展成果推廣轉化示范。六是脫貧攻堅助力行動,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當前脫貧攻堅與長遠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現貧困地區脫貧成果鞏固和長期發展,在脫貧攻堅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七是國際合作提升行動,支持高校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加強農業科技交流和人才聯合培養,秉承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三、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行動計劃》出臺後,各高校積極響應,貫徹落實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進一步匯聚高校創新資源,深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已經有30餘傢單位制定瞭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方案,13傢單位成立瞭鄉村振興學院。

一是提升高校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源頭動力。高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之一,積極承擔和參與國傢重大科技任務,在“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農業農村領域累計牽頭承擔項目占總項目數的近40%。高校在農業遺傳育種、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瞭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近五年高校在農業領域獲得國傢科技獎勵66項,占相關領域授獎總數的46%。在2017年我國農業科學15項重大進展中,高校牽頭完成7項。近期以“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有組織創新,正在培育建設智能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作物表型組學研究和農業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創新支撐。

二是創新科技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培育產業新動能。一直以來,高校大力推進校地、校所、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瞭“太行山道路”“湖州模式”“曲周模式”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技服務模式。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縣46年,實踐出農科教相結合的“曲周模式”,通過科技改土治堿,將23萬畝鹽堿地變成現在的米糧川,農業糧食生產從1973年的畝產不足百斤到每年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從經濟滯後到如今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新時代以來,高校圍繞鄉村振興持續創新,通過“專傢大院”“科技小院”“科技大篷車”“百名教授興百村”等多種農業科技推廣的新做法,將高校創新成果和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產業動能,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共建設瞭各類試驗站300餘個,院士、專傢工作站500餘個,各類農業推廣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近1400個,服務涉農企業1700餘傢,示范推廣新成果1萬餘項,新增產值近6000億元。

三是深化農科教融合,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礎。高校是高水平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人才的聚集地,在國傢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新增崗位科學傢中,來自高校的專傢有164人,占總數的46%。高校通過參與實施鄉村振興,強化實踐育人,讓廣大的鄉村、企業車間等成為高校實踐教學的教室,讓有技能的農民、企業技術人員成為大學實踐教學的教師,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水平高、能力強、接地氣”的高質量創新人才。高校不僅授人以魚,還授之以漁,既組織專傢、教授深入縣、鄉、村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又開門辦學加強基層培訓服務。以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為例,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4.6萬人次,培訓鄉村振興人才48萬餘人次,培訓農業技術人員43萬餘人次,以各種形式培訓新型農民250餘萬人次。

四是深入服務脫貧攻堅,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優先任務。聚焦精準扶貧,高校已經深入國傢特困連片區佈點建站,通過“產業技術+示范推廣+人才+農戶”等多種扶貧模式,實現專傢到農戶、技術到農田、產品到市場,增強貧困片區的“造血”機能,有力帶動貧困片區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南京農業大學發揮學校在菊花、稻米和紅蒜的科技成果積累,組建農戶生產聯盟,推動1萬畝紅蒜、2萬畝鋅硒米、5萬畝蔬菜和8萬畝藍莓產業發展,通過兩年定點幫扶實現貴州省麻江縣脫貧“摘帽”目標。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通過“小雲助貧中心”的創新實踐,摸索出以復合型產業為核心的深度貧困綜合治理模式;張福鎖教授創建瞭科學傢與農民深度對接、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輸血”與“造血”有機融合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天津大學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宋鵬,在甘肅隴南市通過三年駐村工作,幫助村裡打造瞭全鏈條式電商產業,培養瞭一批農村電商人才。這三位在2017年、2018年先後獲得瞭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

五是積極開展戰略研究,加強鄉村振興理論和文化創新。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已經成立鄉村振興相關的研究機構百餘個。高校搭建“鄉村振興戰略論壇”等平臺,組織開展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交流,通過深入開展政策研究和理論創新,為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撐。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3000餘名師生在西部7個省區近5萬行政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為國傢和西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本底數據。高校還在改善鄉村社會風氣,優化現代鄉村治理,開發鄉村文化資源,傳承鄉村文化傳統等方面積極作為,如山東大學牽頭組織在山東省2800多個村鎮建設鄉村儒學講堂9000餘個。

六是加強開放創新,提升鄉村振興中國方案的影響力。圍繞涉農重大問題研究,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餘所國內涉農高校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普渡大學等5所美國高校,聯合組建瞭“中美大學農業推廣聯盟”,加強高水平國際合作促進國際人才交流。高校發起成立瞭“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農業企業合作聯盟”等國際化合作平臺,近20個國傢的近百所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參與,在“一帶一路”和“南南國傢”的農業農村發展與減貧事業中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發佈,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轉化為高校科技創新工作的具體行動,標志著高校已經吹響全面深入服務鄉村振興的號角。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推進《行動計劃》的具體落實作為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來抓,多方面著力推進,寫好奮進之筆,交出滿意答卷。

一是統籌資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引導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支持高校通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資源,加強對從事鄉村振興相關基礎性研究、技術推廣研究的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佈局一批鄉村振興領域創新平臺,建設交叉研究的前沿科學中心。鼓勵高校進行評價機制改革,充分調動各類科技人員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積極性。

二是落實立德樹人,強化實踐教育。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大需求,推進產教融合,加快一流農業大學、一流農業學科建設。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新實踐、生產實踐、扶貧實踐等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植根鄉土鄉村,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三是決勝脫貧攻堅,做好統籌銜接。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教育部將支持高校組織專傢學者、科技服務團、博士生服務團等隊伍,深入貧困地區,發動企業、校友等多方力量,幫助貧困地區打造新產業、完善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發展新型業態,展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高校力量”。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