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指揮棒”激活全校資源-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常熟理工學院產教融合實現科技服務地方

“跟企業聯合做研發,我們追求兩點:務實和高效。”常熟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團隊”負責人楊蘭玉博士在談及和企業的合作時,十分堅定地說。他帶領團隊開展的很多項目都有著不俗業績,其中同山東維克斯濾清器有限公司合作的“機油濾自動裝配生產線”項目,憑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研發技術,直接讓企業生產線上的工人由12人減少到2人,技術要求也相對簡化,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倍。

務實和高效,是“智能制造團隊”同企業開展研發合作的原則,也是常熟理工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產學研合作的一貫要求。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校使命,常熟理工學院立足“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鼓勵學校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科技研發能力,篩選凝練科技創新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產業帶動性大、輻射影響面廣的科技成果,並積級組織實施轉化,讓高校中的科研力量真正幫助企業發展。

“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必須要讓高校的智力資源‘動’起來。”常熟理工學院校長江作軍說。高校智力資源“動”起來,振奮人心的激勵政策是關鍵。近年來,常熟理工學院對職稱評審辦法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做出大力度調整和完善,一方面建立橫向科研項目與教師職稱評審之間的綠色通道,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橫向項目業績點並對承擔的較大橫向項目實施獎勵,明顯加大瞭對橫向科研項目的傾斜力度。

精確的“指揮棒”下,二級學院也紛紛對各類產學研項目給予資源扶持,鼓勵產學研工作開展得好的教師幫助其他教師開展工作,強調帶好科研隊伍凝聚研發合力。“扶”“幫”“帶”的工作思路下,教師們走進企業、融入企業,科技服務地方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校上下形成瞭良好的產學研工作氛圍。學校2018年度橫向科研項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共簽訂橫向項目218項,合同經費4725.8314萬元,到賬經費3245.3193萬元,分別是上年同期的2.33倍和2.95倍,成績十分喜人。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的“藻類遺傳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是以江蘇省紫菜特色產業為服務重點的科技創新團隊,自成立起即與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海安蘭波實業有限公司、江蘇瑞雪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單位和紫菜產業龍頭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近年來先後培育出“蘇通一號”“蘇通二號”等紫菜新品種,解決瞭“良種難育”的瓶頸問題,取得多個具良種性狀的新紫菜品系,並獲得國傢海洋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蘇省農業科技推廣二等獎等多個獎項。2018年11月,該團隊入選江蘇省成立的首批五個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之一的江蘇省紫菜產業技術體系,承擔起紫菜種苗培育的重任。

作為機械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團隊”的一員,王超博士與南通的江東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為幫助企業完成一項關於光纖自動檢測的技術攻關項目,他不懼辛苦勞累,在南通、常熟之間頻繁往返,根據企業方的產品技術需求不斷改進完善,最終項目完美收官,幫助企業節約瞭成本,提高瞭效率,技術方面還填補瞭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高校智力資源“動”起來,既促進企業發展,也讓教師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進而增強學校的整體科研實力。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方舟教授負責的“工業智能計算團隊”與中石油合作的“管道全景檢測機器人”項目,從最初針對長輸管道焊縫缺陷檢測的第一代產品,到能夠應用於市政管道內壁腐蝕檢查以及清淤等的第二代產品,研發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的同時,科研隊伍也在日益壯大,如今整個團隊包括師生在內已達40多人。

“與企業合作進行項目研發,可以讓人經常保持活力,甚至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汽車工程學院李銘迪老師笑言。近年來,她參與瞭上海營創公司在汽車輕量化材料檢測技術研發方面的工作,主要針對材料研發過程中的各類工程性問題,從事研發實驗方案的改進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她說每參與一個項目,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但有瞭壓力的同時,動力跟著也來瞭。她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進步。

(作者 劉志剛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0日第7版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