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課程建設中的生涯之約-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以尊重學生選擇權和個性發展為旨趣的新一輪高考改革,充分體現瞭“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追求。然而,權利的賦予並不代表能力的獲取,多元選擇的高考方案必然給高中的課程建設及高中生的生涯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倒逼社會各界關註高中生的成長。

新高考改革亟須強化高中生涯教育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有所長,盡早確立自己的目標並開始規劃各自的未來,以便在高中選課、高考選科擇校及未來擇業時做出明智的決策。這就要求普通高中學校必須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當前,我國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相對滯後,一方面缺乏獨立的生涯教育課程,另一方面,傳統學科教學中也缺乏生涯教育的內容。直接導致的結果是高中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非常迷茫,對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優勢不確定,對大學的專業設置、大學專業與高中選科的關系以及未來的社會職業類型不瞭解,顯性表現為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斷裂。因此,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強化對自我及周圍環境的認知,找到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然後有目的地學習,成為當前高中教育的迫切之需;同時,生涯課程作為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重要載體,亦成為普通高中課程建設新的關註點和生長點。

課程建設是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依托

高中生生涯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僅僅依托於學校某一門課程或某幾項活動很難取得良好效果。生涯課程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學科課程的輻射價值,將生涯課程建設融入學校整體課程建設之中,一方面要建設專項的生涯課程,另一方面通過構建專門的生涯課程與學校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凸顯學科課程對於學生整體成長的價值。學校的每一門課程都應充分考慮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都暗含一定的“生涯意味”,隻是相對於學科邏輯,生涯發展的線索略顯隱蔽,學科課程中的生涯內涵被忽視。其實,每門學科課程都是多維的知識窗口,學生可以通過具體學科瞭解各種知識領域,瞭解知識和社會的關聯,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並發現未來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學科知識也是未來職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職業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系。學科教師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深刻瞭解知識的價值和職業的意義,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科學習規劃,解決學科選擇等實際問題。

學科課程與生涯教育融合,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

西方國傢在中學教育階段即將職業能力列入學科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科教師的職業生涯教育意識和能力,為所有學科制定職業生涯教育的標準和要求,並努力開發跨學科主題學習模塊,滲透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知識。當前,我國普通高中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理念和舉措正處於起步階段。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有多種途徑和視角,其目標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職業體驗,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科職業素養。

首先,可以在學科課程教學中整合相關內容,尋找生涯教育的契合點。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的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貨幣、價格等知識點的講解,引導學生瞭解經濟生活,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其次,通過豐富多變的學科課程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引導學生體悟不同職業的社會價值。人的一生都在體驗不同的職業和人生角色,在不斷自我完善中調整自我的規劃設計。每門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手段,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去體驗未來生活可能會扮演的角色,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知自我、喚醒自我。情境涉及的行為主體越多,影響結果的因素越多,情境的不確定性越大,立場、觀點、利益越多樣,所蘊含的價值呈現就會越豐富。

再其次,學科教學中有著豐富的生涯教育資源可開發和利用。語文、外語學科讓學生觸摸文化與文明,發展學生感知世界、洞察生命中的秀美風光的能力;數學帶領學生發現數字與邏輯的美;科學與技術課程展現創意創造創新的美;歷史政治課程以思辨的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各學科中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師們身上體現出的諸如奮鬥、堅韌、犧牲、求真、愛國、善良等人性的光輝,也必然形塑學生的人格發展。除此以外,深入分析各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並使其內化為個人素養,可以為學生高中階段的選科及未來的專業選擇奠定良好的基礎。

生涯規劃教育是關乎人的一生的教育,包括學業、職業和人生規劃等方面的教育。其中,高中階段的學業規劃主要解決的是選科、選考,以及高中三年的學業安排和管理等問題。在這個階段,課堂是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陣地,課程是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依托。為瞭充分發揮生涯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回應新高考改革帶來的諸多挑戰,生涯課程建設應遵循整體化思路,將生涯專項課程、學科滲透課程以及各類活動課程體系化,使其成為生涯教育的有效路徑,助力高中生個性化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本文系2018年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課題“普通高中新型生涯規劃教育研究與實驗”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2日第9版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