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為何如此重要?-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首屆博鰲寫作教育國際論壇側記

首屆博鰲寫作教育國際論壇2019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京開幕。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非虛構寫作名師、作傢史蒂夫•阿爾蒙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哲學顧問、法國應用哲學院院長奧斯卡•伯尼菲,澳大利亞FCS學校創始人菲•貝裡曼,芬蘭新媒體寫作研究專傢奧蒂•卡麗巴,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教師團隊、“童書媽媽”創辦人三川玲等相關領域的專傢、學者和寫作教育實踐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500餘位參會代表一起,展開瞭為期2天的深入研討和交流。與論壇同步推出的還有近20場平行示范課工作坊和大師課堂。

美國哈佛大學非虛構寫作名師史蒂夫•阿爾蒙德(右),現場展示原汁原味的哈佛寫作課。

寫作是哈佛學生進校後唯一必修課

史蒂夫•阿爾蒙德以《哈佛大學寫作課堂——如何用寫作塑造人》為主題,介紹瞭哈佛大學對於寫作教育的高度重視。他介紹說,哈佛大學對於一年級新生不分學科,而是提供300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其中寫作課是學生進校後唯一一門必修課。

“為什麼哈佛大學將寫作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因為培養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一直是美式教育最核心的目標,而在哈佛式寫作課堂看來,完善的寫作訓練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式。”

作為一名作傢和寫作教師,史蒂夫•阿爾蒙德已經工作瞭25年,他深深理解哈佛大學寫作教育的底層邏輯。他說,哈佛大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掌握機械化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用明辯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寫作之所以是文科教育的精髓,在於它將學術、道德、社會問題融合在瞭一起。寫作不僅是一種技術訓練,同時還是塑造一個有格局、有擔當的人才的途徑。”

史蒂夫•阿爾蒙德介紹說,他在哈佛大學開設的寫作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消除學生對寫作的錯誤認識,“學生們往往不認為寫作是在表達自我,而是認為寫作主要應該體現自己的成就”。

史蒂夫•阿爾蒙德指出,語言是人類瞭解自己最有效和最強大的工具。人類一般通過三種方式學習:反思、模仿和經驗。通過反思來學習是最有效的,通過模仿來學習是最簡單的,通過經驗來學習則是最直接的,“而寫作是人們被迫退出經驗世界、開始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

法國哲學專傢奧斯卡•伯尼菲現場執教兒童哲學工作坊。

寫作的本質是思考

奧斯卡•伯尼菲因其暢銷全球的哲學圖畫書——《兒童哲學智慧書》,而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打開這套書,總是給你很奇特的感覺,因為書中隻有問題,沒有答案。這些問題就如同一位看不見的智者,不留情面地逼迫你撥開一層層“辣眼”的洋蔥皮,催促你不停地思考,甚至一窺自己無知而脆弱的內心……

論壇上,奧斯卡•伯尼菲現場展示瞭他如果運用哲學對話法,提高人的思考力和自我反思力。他說話直率,語出驚人,“好學生是一種疾病,壞學生其實才是正常的”“孩子的任務就是來背叛父母的”“作傢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寫什麼”……現場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會突然有所觸動或醒悟。

奧斯卡•伯尼菲在現場執教的兒童哲學工作坊上,用他的哲學式追問法,讓習慣於有標準答案的孩子們,不得不努力思考和找尋答案。他說,“思考”的過程也許是痛苦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一旦習慣瞭“思考”,你就會慢慢享受這個過程。他希望孩子們理解,思考其實是充滿樂趣的,如果一個人不能體會思考的快樂,那將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而真正的寫作,則是從思考開始的。

澳大利亞FCS學校創始人菲•貝裡曼帶領孩子們一起享受寫作的快樂。

熱情和勇氣是創意寫作的基礎

澳大利亞FCS學校創始人、寫作教師菲•貝裡曼,在其主題演講《詩歌寫作擴展兒童的心靈》中指出,熱情和勇氣是寫作課堂的基本要素,“如果要讓兒童愛上文字,那就必須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對於文字的熱情和喜愛。孩子們會像情感的海綿,吸收教師對文字的熱情和迷戀”。

菲•貝裡曼介紹說,兒童的腦波不同於成人,兒童的大腦充滿來豐富的想象,是學習創意寫作的最佳時期。在教授孩子們進行創意寫作時,教師需要面對兩個挑戰,一是調動孩子們寫作的欲望;二是鼓勵孩子們寫出真實而大膽的文字。

菲•貝裡曼認為,通過大量閱讀不同作傢的作品,孩子們可以獲得表達真實自我的勇氣。“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害怕犯錯誤?教師是否應努力讓教室成為安全的避風港,才能引導孩子們真實地去表達自我、真實地寫作”。

有傢長問“該如何幫孩子改作文?”菲•貝裡曼回答說,做到兩點就夠瞭,一是贊揚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時間;二是每篇作文隻提一個問題,例如,這一篇隻建議改進動詞,“千萬別一次提太多,孩子因此而失去寫作的興趣就糟糕瞭”。

芬蘭新媒體寫作研究專傢奧蒂•卡麗巴與孩子們分享新媒體寫作的樂趣。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

一項調查顯示,芬蘭12歲-18歲的孩子,有40%認為在學校寫作是無聊且無用的。這震驚瞭芬蘭教育部門,並決定進行轉變——創辦新媒體寫作專業。新媒體寫作博士後研究員奧蒂•卡麗巴就是其中的研究者和探索者之一。

奧蒂•卡麗巴在《數字時代的新型寫作》主題演講中介紹說,該項目實施至今,已有許多經典案例獲得推廣,在中小學和大學落地,甚至改變瞭芬蘭的教育大綱。例如,芬蘭老師會指導學生創作饒舌歌曲、為歌詞配音樂、制作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和網友互動。學生們會收到陌生網友的各種評論,非常有成就感。他們會發現,寫作可以是一件很好玩、很酷的事情。

芬蘭老師們還會用遊戲教寫作。例如,利用流行的熱門遊戲指導學生進行人物腳本寫作、塑造個性化角色。這時,遊戲便會成為孩子們寫作靈感的來源。“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內容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不用紙和筆寫作,不在教室內,不是一個人的、嚴肅的寫作,而是用智能手機、在校外互動地、開心地寫作”。

清華大學教師嚴程現場展示清華大學的“寫作與溝通”課。

順應兒童天性的寫作

論壇上,“童書媽媽”創始人三川玲,分享瞭“順應兒童天性的寫作”。她以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表達她的觀點:寫作就像瀑佈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然後形成一個深潭。

那麼,如何讓寫作能夠飛流直下三千尺?

第一步,先蓄水,即“先用感受、理解和思考來充實大腦”,在最有寫作欲望的時機拿起筆,沒有任何限制和障礙地寫,“3分鐘不停筆,不用方格紙,可以用拼音、符號甚至繪畫的方式,讓寫作奔瀉而出、形成深潭,必有回響”。

作為“順應兒童天性的寫作”創始人,三川玲詳細闡釋瞭其完整的兒童寫作教學過程:80分鐘的感受和思考,50分鐘的寫作法+寫作,25分鐘的反饋評估。其中,在反饋評估環節,教師要進行“無底線、有根據的正面評價”。

與兒童寫作強調感受和情緒相對比,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的兩堂“清華寫作課”現場教學,則展示瞭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的思辨力和邏輯力。清華大學教師嚴程現場執教“寫作與溝通”,希望讓學生學會“如何有理有據地表達一個觀點”。

依據現場討論題目——你覺得“重男輕女”的現象還存在嗎?每個同學都拿到瞭一個寫有相關內容的小紙條。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首先需要判斷紙條上的文字,到底屬於觀點、論證還是結論?

如果是觀點:基於什麼背景或現象?提出的觀點是什麼?

如果是論證:有什麼理論或邏輯上的依據?有什麼實證或文獻上的證據?

如果是結論:如何回應不同觀點或質疑?要得出什麼結論、判斷或主張?

在之後的分組討論中,學生們進行瞭熱烈的討論,他們從各執一見到形成統一的觀點,最終共同搜集資料,為自己的觀點佐證。學生們對這樣的課堂表達瞭極大的熱情。他們發現,當自己有機會可以理性而富有邏輯性地思考和表達時,感覺真的棒極瞭。(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郜雲雁)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