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何妨“懶”一點兒-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懶媽出勤孩,勤媽出懶孩”這句俗語講的是生活中的辯證法:有一種表面上看起來很懶卻富於智慧的媽媽,經常讓孩子多做事,能培養出眼中有活、善於做事的勤快孩子;媽媽如果凡事大包大攬,什麼事都替孩子做瞭,孩子很容易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最近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勤媽”式的教師不在少數,他們主要有“三勤”:

勤於一講到底。剛佈置完自主學習任務,就開始對學生不放心,急於提示註意事項,使學生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沒等學生完成自學任務,也不讓學生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就迫不及待地又給學生講解。

勤於將規律和方法直接“端”給學生。不讓學生通過練習去自己發現、總結規律,更不習慣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具體情況進行啟發或追問,或通過層層設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

勤於獨自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擅長以學生給出的問題答案作為切入點帶動其他學生思考,使學生難以收獲多樣的學習成果,掌握多種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

這樣的教師表面上看或許工作很勤奮,但並沒有“勤”在點子上,他忽視瞭學生的思維及其過程,忽視瞭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中所蘊含的學習素養,忽視瞭因勢利導,因而並沒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失去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時不願思考,也不會思考,隻等著教師“喂”自己。這也是造成學生不會學習、難以發展學習能力的原因之一。

魏書生老師曾勸誡教師,不要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要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講。20年前,我曾經聽過魏老師一堂別開生面的課:他給初中生講高中語文,課上並沒有過多的講解,隻是通過恰當的問題引導和順勢追問,就讓初中學生掌握瞭高中的教學內容。魏老師的教學理念與成功的教學實踐啟示我們,在倡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當下,教師更應做一個勤於動腦、懶得包辦代替的智者。

教師課堂上的“懶”“勤”應各有歸處。要懶在代替學生思維、評價上。要勤在放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該出手時才出手;勤在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把學生典型的思考、做法等當成教學資源;勤在讓學生互相評價或者點評修正;勤在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學科學習規律;勤在讓學生通過實踐體味知識、方法、規律的運用,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教師課堂上的“懶”教,應基於課下的“勤”研。要勤於研究哪些內容什麼時候讓學生自主學習、如何自主學習更適合,自己什麼時候講、講什麼、如何講,自己講前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勤於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對問題可能出現的不同理解,從而引導思維方式不同的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勤在研究文本問題化、任務化和問題情境化、學習過程活動化,研究學生學習的途徑、過程與方法。

在我看來,課堂上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教師根據教學文本設計問題或學案,學生在問題或學案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解答問題或完成學案;學生自主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再將疑難問題交由小組交流討論、答疑解難;本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代表在班級中提出來,發起全班各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或展示互評學習成果,引導小組間討論交流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最好師生共同得出問題結論或揭示規律。教師應勤於探索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隻重視自己是否完成瞭教學任務、是否達到瞭預設的教學目標,更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樂學善學、勤於反思的學習品質。

(作者單位:天津市薊州區教育教學研究室)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2日第10版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