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做載體 德育有新篇-中國教育新聞網-英文補習

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過一些童謠的記憶。當童謠走入校園並廣為流傳時,學校教育者應著力挖掘校園童謠中的德育價值,以校園童謠為載體拓展學校道德教育。

校園童謠文本內容的德育因素

當下的校園童謠,有一部分來自小學語文教材,如兒童在幼兒園人人耳熟能詳的《小兔子乖乖》,能夠喚醒遊戲體驗,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經驗銜接,強化安全教育。教材中也編入瞭傳統蒙學課本的《三字經》內容,其蘊含的訓誡則有“立德樹人”之義。還有一些帶有民俗色彩的如“春節童謠”,讓學生領略到中華傳統節日與民俗的魅力。學生傳唱這樣的童謠,有利於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習俗的興趣與喜愛,產生對今天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豪感。

校園童謠中還有一部分由學校德育幹部和師生創編,具有鮮明的學校德育訓誡功能。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學校德育的基本目標,筆者和同事們曾編寫過一系列校園童謠,如《飲水歌》《如廁歌》等,簡短的三字韻語全都指向可操作的動作,學生誦讀中便能有意無意地形成內化的行為準則和穩固的行為特征,從而增強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

校園裡還流傳著一些“另類童謠”,比如孩子們根據唐詩宋詞“改編”的灰色童謠,以及一些孩子自編的童謠。從積極的一面看,喜歡幽默逗趣、聯想創造乃是兒童天性,此類童謠中的調侃、戲謔甚至有些偏激的模仿與創作滿足瞭一些兒童表達個性的需求;但從另一面來看,則暴露瞭當下少兒生活中優秀童謠的缺失、校園主流文化的“霸權控制”、兒童成長環境的異化。

校園童謠活動樣式的德育價值

對於社會經驗不足、是非觀念淡薄、理性思維不強的小學生來說,道德教育中的道德灌輸、道德說教很難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以生動活潑的校園童謠作為學校德育的載體,甚至上升為一種教育的哲學——把天真、尊重、快樂、幽默、創造看作校園童謠的本質元素,能夠寓道德教育於自然、新穎、快樂的實踐活動中,令德育效果事半功倍。筆者曾在一所學校與同事們開展過非常豐富的校園童謠活動,從中挖掘各類童謠的德育價值。

童謠主題班會活動:依托班級,由班主任根據德育要求和班內實際來確立主題,圍繞主題將童謠朗誦、童謠劇表演、童謠遊戲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組合成班會內容,讓全班學生根據特長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學生在短短一節主題班會的集體活動中,可以接觸到同一主題的多首童謠,利於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有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和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

童謠戲劇演出活動:班主任根據德育主題,將校園童謠改編成戲劇劇本,校園童謠為主要臺詞,帶領學生分飾角色、選擇服裝、配合音樂進行排演,並盡可能聯合美術、音樂等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一次次排練雖然辛苦,但參與演出的學生會將角色和臺詞深深融進自己的認知與情感;師生一起將童謠匯報演出完美呈現在全體師生面前時,也就是童謠中蘊含的德育主題深入人心之時。

童謠博客建設活動:由教師開設的年級童謠社博客、各班級童謠社博客,吸引瞭大量傢長點擊,參與互動評論。教師及時將自己的童謠教學案例、學生的童謠作品發佈在博客上,不同班級之間、教師之間、傢長之間、孩子之間都能展開廣泛交流,逐漸形成一個線上線下、虛實相融的德育大社區。學校期待的價值觀教育也就在這樣的交互中走向每個傢庭,進入每個孩子的生活。

童謠嘉年華活動:教師牽手傢長共同策劃,引導孩子們在“薦、誦、編、創、唱、書”的童謠嘉年華活動中盡情創造。薦,是由傢長們搜集適合孩子的優秀童謠,在學校櫥窗、年級童謠博客進行展示,再由孩子們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童謠,篩選分類後分層向學生推薦;誦,是利用晨會時間,孩子們輪流做主持人,自主設計與童謠相關的內容,在班級乃至全年級范圍的優秀童謠誦讀會上展示;編,各班編排一個童謠節目,有快板、課本劇、童謠串串燒等多種形式,富有兒童情趣;創,每年舉行多主題童謠自由創作大賽,並現場展出;唱,以各班孩子自己創作的童謠為主,配樂傳唱,表演交流;書,孩子們用硬筆書寫童謠,參加童謠節展示活動。

校園童謠個體寫作的德育創新

校園童謠作為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益載體,是否還有更好的創新樣式呢?筆者用幾年時間構建瞭以小學生為對象的校園童謠個性化寫作課程,讓每個孩子從常規道德教育的集體話語中跳脫出來,以一套有效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進行對生活的觀察和反思,表達道德的評判和情感的抒發,為學校德育在以兒童為本的視域打開另一片天空。

例如,“關愛和友誼”是學校德育的常見主題。我曾抓住一個真實的德育契機:低年級部的一棵大樹上出現瞭一個很大的蜂巢,我們打電話請消防隊來處理。我就此事寫成一首童謠《大黃蜂》:“夕陽把雲霞染紅的時候,/神氣的消防車開進瞭學校。/我和夥伴們在歡呼。//一道水龍飛上半空,/那個比籃球還要大的蜂巢/終於掉落。//放學瞭,/我在樹下仰頭望,/它真的不見瞭。//蜂巢不見瞭,/那些蜂呢?/天色一點點變暗,/它們晚上住在哪裡呢?”前面兩段寫大夥兒興高采烈看消防車用水槍擊落蜂巢,後半段寫暮色降臨時我對巢穴傾覆之後那些蜜蜂去向何處的擔憂。這首童謠意在從事情的對立角度,通過逆向思維,找到人類更多的反思點。

學生的童謠習作也很有味道。李裕熙的《腳底》:“每天從清晨到傍晚,/我總能看見無數的腳/踩在草坪上。//每天我都覺得全身痛,/真想大聲地喊出來,/可是我喊不出來。//因為/我就是一根/無力反抗的小草!”這首童謠簡短、直白,卻很動人,作者替小草表達瞭喊不出來的痛。孔德馨的《馬戲團的猴子》:“在舞臺上,/有幾隻蹦蹦跳跳的小猴子。//它們/一會兒跳到凳子上,/一會兒爬到竹竿上,/或是坐下來吃香蕉,/十分快樂。//看到它們,/我也想變成猴子。//但當我走到幕後,/我看到瞭破舊的鐵籠,/空空的食碗,/和幾隻渾身傷疤的猴子。”這首童謠作品,表現出少年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反思,流露出對受虐動物的深深同情,隱含著對人類行為的批判。

學生在童謠的個體寫作中有自己的觀察與思考,他們懂得對好的事物進行褒獎,對壞的事情進行諷刺,他們有能力在童謠的書寫中向我們期待的道德目標靠近。

(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潮聯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2日第7版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英文課程,暑假補習